拜仁模式受挑战,无意本土后防球员,“挖掘机”还能继续运行吗?

2025-09-17 12:34:01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斯塔尼希奇是拜仁青训的优质产品

但是,青训这一模式仍旧有巨大的不稳定性。相比于海因克斯第三期时坐拥穆勒、拉姆、施魏因斯泰格、阿拉巴等人的豪华阵容,拜仁近年来唯一坐稳主力的自家青训是斯塔尼希奇。穆西亚拉虽然也具有青训资格,但他是从切尔西挖角而来,这种挖角他人优质产品的模式的可复制性是微乎其微的,也很难称得上符合拜仁的青训目标。

拜仁的青训衰落、德国队连续出局,这两件事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很有可能表明了拜仁青训的一些内在问题。而拿到欧青赛冠军的德国国青里,拜仁的戏份也不算浓重,这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影响拜仁的统治力。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离开拜仁后,魏泽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不过,拜仁青训的衰落也只是相对的。即使没有像之前那般大规模出现能够胜任欧冠级别比赛的优质球员,但是弗里德尔、卢卡斯-迈、多施和魏泽这样的拜仁青训淘汰品还是被证明能够在德甲联赛中有一席之地。

拜仁的下一个具有统治力且能够冲击六冠王的班底,其核心成员可能是以万纳为代表这一年龄段的球员。由此可以推断,拜仁的统治力再次回到巅峰可能也还需要五至七年的时间。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挖掘机”?其实这是最健康的发展模式

由于从德甲联赛中购入了大量球员,拜仁常常被冠以“挖掘机”之名。但稍加分析,其实拜仁注重于这一点是再也正常不过的。首先,拜仁的目标是长期作为德甲的领头羊,那么人员的构成上主要部分就必然是德甲球员。

大规模使用外籍球员、从其他联赛进行引援的做法更有可能出现在中下游球队和外资球队(例如莱比锡和奥格斯堡)。因为对外籍球员的使用更像是一种豪赌,寄希望于通过小成本投入获取高产出,这是非常不稳定的,也难以构建长期的稳定竞争力。拜仁显然不能大规模采用这种模式。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美国天王多诺万在拜仁的经历并不成功

另一方面,德甲的报名规则与其他几大联赛有所不同。以英超为例,英超的“户口本”赋予了本土球员额外的、甚至是溢出的价格部分。因为所有球队都需要满足户口本的规则,而中下游球队自己依靠青训来填满户口本是有难度的一件事,硬件上说,他们的训练设施、球探系统都远不及大球队;从软件上说,他们的青训吸引力和球队声望上也很难让他们招募到出色的青年球员。

因此在许多球队里,就可以发现来自传统豪强的青训产物虽然素质上未必称得上过硬,但也能够获得在英超立足的机会。

(图)英超的“户口本”制度赋予了球员不一样的价值

而在德甲,这种逻辑则因为报名规则的关系恰好反转了。中下游球队不再具有满足户口本的压力,而是可以给到大量的时间让本土青训球员去成长。由此,优质的本土青训球员往往出现在中下游球队——因为样本足够巨大,试错空间足够多,大浪淘沙,自然能有金子脱颖而出。而拜仁为了自身竞争力的需要,肯定要选择优质球员引入。所谓的“挖掘机”实质上是德国联赛规则下一种正常的球员运作模式。鉴于德甲的投入规则,这种模式也是健康且在联赛层面上有益的,能够在最大限度内保证德甲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