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着“中国血统”的英格兰老国脚,正在被全英国回忆

2025-09-03 15:06:07

弗兰克·苏曾是英格兰国家队首位非白人国脚、斯托克城俱乐部队长。

家道中落的英格兰足球也很喜欢怀旧。

近期在各大英格兰媒体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名字——弗兰克·苏,他是一个英格兰老国脚,一个华人的孩子。

在上世纪30年代,弗兰克·苏这位总是面带微笑,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华裔球员,是英格兰足坛的一位天才球星。

他身上的标签还有——英格兰国家队首位非白人国脚、斯托克城俱乐部队长,他甚至被球迷认为超过传奇球星马修斯……

然而,因为战争和种族歧视等原因,他的足球生涯从未达到过梦想中的高度。

华人家庭走出的足球天才

去年年底,英国作家苏珊·加蒂纳出版了一本名为《流浪者:弗兰克·苏的故事》的传记,将这个陌生的名字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线。

这个被遗忘的天才球员的人生,也随着这本书再现在人们眼前。

1914年出生于英国德比郡的弗兰克·苏,父亲是一名来自广东的水手。童年时,他跟随开洗衣店的父母搬到了利物浦,在当地浓厚足球氛围的感染下,他也自然而然的爱上了足球,并且展现出了过人的天分。

很快,斯托克城俱乐部就看中了这个孩子,把他揽入了自己的阵营。

和当时的队友,英格兰传奇球星马修斯一样,弗兰克也钟爱边路,突击和传球都杀伤力巨大。没用多长时间,他就成为了当地球迷眼中的宠儿。

在军队服役期间的弗兰克·苏(上排中)。

“不管是谁,只要读过那时的报道或者球迷采访,就能知道当时人们对他的球风和技术的评价有多高。斯托克球迷甚至说他比马修斯更好,这不是一件寻常的事。”传记作者苏珊·加蒂娜说。

当时,有一份报纸曾用“快速而精确”来形容他的球技。

而那个时代的另一位球星,斯坦·莫特森对弗兰克·苏的评价则是:“他的一切动作都是那么流畅完美,感觉他就天生没有笨拙的时候。”

在球队效力一段时间之后,弗兰克戴上了队长袖标,成为了俱乐部的领军人物。

然而,战争的到来,令他的足球人生遭遇了巨变。

英国作家苏珊·加蒂纳出版名为《流浪者:弗兰克·苏的故事》的传记。

世界大战斩不断足球路

对于任何一名球员来说,一段长达6年的空白期都是致命的。而当战争降临时,弗兰克正值25岁的黄金年龄。

一开始,弗兰克还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踢比赛。随着战火的扩大,他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服役。

但在战争期间,他依然坚持踢球,并作为“编外球员”参加了许多不同俱乐部的赛事。

终于,在从部队退役之后,他也得到了英格兰国家队的召唤。

这足以成为英格兰足球的历史性事件——弗兰克·苏,这位从华人洗衣店家庭走出的孩子,成为了英格兰国家队第一位非白人球员。

战争结束后,弗兰克继续着自己的职业足球路。但遗憾的是,辗转流落多支球队,他都没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上世纪50年代初,弗兰克宣布挂靴。此后,他开启了自己的执教生涯。

1952年,他作为主教练带领挪威队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随后还在1955年带领尤尔加登队赢得瑞典联赛冠军。

一直在北欧待了30年之后,妻子病逝,无儿无女的他才回到了英格兰,1991年在孤独中逝世。

和当时大多数球员以抽烟喝酒“为荣”的风气不同,终其一生,弗兰克·苏都滴酒不沾,并且很注意保养健康。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经历战争之后,仍然踢到近40岁的年纪才退役。

从这个角度上,除了创造英格兰国家队的历史之外,他也可以被称作是职业球员生活方式的先驱。

为尊严,他选择漂泊

从出道时的天才新星,到最后去世时的默默无闻,在英格兰足球的记忆中,弗兰克·苏并没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他的侄孙伊恩在接受采访时愤愤不平地表示,“弗兰克·苏成了一名被遗忘的球员,但在那个时代他是斯托克城所有球迷崇拜的英雄。”

“我们至今为他感到自豪,他是首位入选英格兰队的非白人球员。他看上去就是张华人的脸孔,经常受到种族歧视的攻击。”

在当时,人们和媒体并不喜欢称呼他弗兰克的本名,而只是用“中国人”一词来指代,甚至直接把他叫做“中国佬”。这样的情况,直到他在部队服役归来后才有所好转。

而据苏珊的传记透露,在一份1936年出版的《太阳报》中,甚至出现过一幅把弗兰克画成留辫子的清朝人的漫画,并且配上了文字,“不要拉我的猪尾巴!”

事实上,在英格兰国家队中,弗兰克出场的9场比赛都是“非正式”赛事。如果不是华裔,他是否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这样的疑问如今已无从作答。

但弗兰克自己在1975年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中国血统”就是自己没能获得青睐的原因。

“虽然我不认为种族主义是唯一的原因,但直到今天,一些观念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苏珊表示。

而弗兰克·苏正是一个自尊心强烈,不愿低头的人。

“如果感觉自己没有被公正对待,他就会奋起还击”。苏珊认为,这或许就是弗兰克漂泊辗转,远在北欧30年不回英格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