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老滑手,并且热衷于看比赛,关注职业圈子的事情,你应该非常清楚日本滑板这几年风头正盛,而在这之前,几乎在比较出名的滑板赛事看不到亚洲人的面孔,而这几年频频出现,甚至还拿下不少的冠军。让我们去细数几个相关的滑板强国,例如巴西,美国,澳大利亚之外,日本和我们一样作为比较晚参与滑板运动的国家,在16年的女子组滑板比赛中,15岁的西村碧莉拿下了X-GAME的冠军,19年拿下SLS的冠军。他们变强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通过几个角度来看看它们的优势在哪?
文化与强制性滑板如果你对街头文化感兴趣,那你一定知道日本的街头文化是比较丰富的,对于街头文化了解透彻,比如改装车,涂鸦,尤其是在原宿地区,二战过后原宿成为了美军基地,当地的年轻人较早接触最新潮的流行文化直至现在。流行的文化让大部分青年人更容易接受新潮的东西,受众群体向全日本辐射大大增加了滑手基数。和美国一样,普通人们意识到滑手将成为破坏城市的主力,因此保安或者警察一直在驱逐滑手,不允许在街头上滑板。
作为补偿,他们大肆兴建滑板公园,尽管如此,滑板公园附近也有不少警卫巡逻,以防止他们“流窜街头”,至今日本滑板公园有240+,对于比赛体系的滑板运动来说,有滑板公园明显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毕竟大部分比赛是不会只比平地那么单调的。文化的熏陶以及滑手们被迫走进“滑板场”的情况结合起来,日本滑手就比滑板大国缩短了很多距离。
滑板在日本家庭的知名度滑板在 2000 年左右并不是日本流行的“运动”,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滑板是什么,而且很多人都曾尝试过。滑板在日本掀起过三次大浪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式文化大肆宣扬的年代,第二次则是在16年西村碧莉夺冠之后,第一个滑板的冠军总是能成为大众的焦点,再一次就是Yuto奥运会上夺冠。
三个阶段影响了很多父母,他们的孩子也知道如何去学习滑板,让他们长大后成为Yuto Horigome 和 Aori Nishimura这样的人。当一项运动不被歧视的时候它才有发展空间,不过按照日本论坛的讨论统计,大部分日本人只是希望滑板能够在场地里玩,因此他们是会反感在街头滑板的人。
AJSA项目与比赛制度AJSA又叫做日本滑板协会,是一个滑板的项目组织,在1982年由滑手商家以及滑板品牌供应商共同创立,在所有日本滑手的眼里,AJSA是日本在滑板运动中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动,在日本你可以是选择玩街头,也可以选择去比赛,在滑板是否职业上它给出选择,毕竟你不会去迷茫将来要做什么?每一年AJSA都会开展6次AM级别的比赛,5场pro级别的比赛,大大小小的活动就不计其数了,这个组织不断的推动着滑板的职业化,你想想,当一个滑手有一个确定目标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迷茫,当你取得不俗的成绩之后,它们还会送你出国参加大型的赛事。
而与我们对比来说,我们近几年才有官方的组织,滑板甚至还归轮滑协会管理,难免有些不尽人意,有一个协会管至少比赛还能有统一的管理。像我所知道国内比赛最早的记录还是来源于1994年的“魄翱杯”滑板比赛,但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比较大型的滑板活动。值得聊的是,当时世界上其实也没多少正规的滑板比赛,只有到了1995年,X-game和Tampa pro这两个我们熟知的滑板比赛诞生之后才有了比较正规的规则,而正式走上规范化的是SLS的创立。
在我们以前谈起日本滑板时,总会提到“崛起”这一词,在16年至今说这个词毫不过分,因为这项运动依旧是由西方各国的统治,毕竟是别人处于发源地与文化氛围最充沛的地方。也许在过去我们的滑板运动能和他们“碰瓷”一下的,但现在的差距肉眼可见还是存在的,而且他们有着文化的基础与开放的大众接受程度,这些距离不是一两年就能赶超的。
在这几年里我们也能看到自己国家的滑板确实在进步,在体制的管理之下,街头的人离比赛更近,赛事安排也开始越来越多,就像我们之前聊到体制化的一样,凡事有双面性,一部分人渴望走向街头,并不代表着另一部分人走向职业化的道路。人们开始宣传滑板运动,我们有时在街上玩滑板也不会被人像看猴一样对待,这是我们这些普通滑手们能够看见的改变。就目前三点来说,我们都在慢慢追赶着,只不过在文化上可能有点拉跨,我们可能还需要让大众慢慢去接受亚文化,我们并不是非要分出一个孰强孰弱,在认清弱点在哪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规划将来的道路。你对崛起的日本滑板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